50岁设计圈大佬拒绝修改 打造中国无数绝美地标

    原标题:50岁设计圈大佬:只做一稿,拒绝修改。打造中国无数‘绝美地标’

    作者:普象工业设计小站

    俞挺,人称“上海地主”,中国著名建筑师,也是美食家、作家。外界给他的标签是“毒舌设计师”,2015年,因《梦想改造家》出圈,对“水塔之家”的改造,让他一路人气飙升,无数人追捧他的设计,随之而来的也有诸多争议!

    ▲水塔之家

    他的每一个作品,都成为城市热门地标,备受瞩目,最不缺的就是话题。中国最高的空中书店,朵云书院,刚开业时,要排队3小时。

    ▲朵云书院

    在上海旧教堂,打造充满神性的思南书局诗歌店。

    ▲思南书局诗歌店

    以及,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。

    ▲苏州钟书阁

    他和夫人成立工作室Wutopia Lab,吴托邦。

    吴,是上海,反乌托邦。他们欣赏经历过人生困苦,而表现出放松优雅的江南做派。正如俞挺主张的魔幻现实主义,我们和他交谈的时间不长,他的话却字字诛心,句句入骨。“如果这世界不够美好,我们就创造一个新的。”

    以下是俞挺老师自述。

    魔幻现实主义建筑师

    幻觉和现实

    我对拉美作家,有天生的偏好。

    他们总将熟知的事物,变形、放大、夸张化。让人感到不真实、不可思议。

    目的是指出现实中被掩盖的东西。

    魔幻现实主义的本质,最终还是现实主义。

    作为建筑师,做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创造幻觉。而是通过创造幻觉,让人继续思考在现实中的意义。

    ▲白昼奇境

    去年,湖州的售楼处‘白昼奇境’火了。

    业主打电话过来说,有一个快递大叔躺在场地秋千上,问要不要赶走。

    我说一个中年男人奔波在路上,看到这么漂亮的场景,荡一分钟秋千也好,半小时也罢。

    这是他在现实压力当中最放松的半小时,为何要赶走?

    这种不真实的场景,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。

    ▲白昼奇境

    生活,建筑的意义

    作为建筑师,若能将多元、碎片化记忆里的其中一种深刻揭露,或将碎片重新组合,都会很不错。

    建筑模型博物馆、八分园、思南书局、朵云书院,都有这种特质。展现某类人的情绪和记忆。

    比如思南书局,就是一个上海人。罗斯科说:“只有色彩才能表达人的丰富性。”

    ▲思南书局

    ▲思南文学之家

    而上海人的特点是节制,所以我们用色彩十分审慎。以一种近似的摹写,创造真实的氛围。

    每一个空间,就像是一次小小的行动和宣言。揭露人心,重新占领空白思考领域。

    生活的全部,一定是建筑的意义。

    ▲阴阳师主题店上海旗舰店

    指令外的设计师

    敢于质疑

    日常中,听到最多的就是设计师的抱怨。

    他们接收指令,按要求把工作做好。

    所受的教育,即是理解指令,做出可接受的成果。

    大多数设计师的毕生努力,就是在指令内做到最好。

    可你是否质疑过发出指令的人?

    ▲李斌之家

    如果他本身思考不成熟,认识不准确,你将在一个不够正确的指令下做设计。

    从而拿设计当试错工具,在不必要的折返跑上浪费大量时间。徒生专业上的挫败感,体力上的疲惫感。

    设计师必然会感到痛苦,从而产生抱怨。

    我们年轻的时候,有一种勇敢,叫质疑权威。

    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这样做了。

    ▲李斌之家

    敢于质疑指令下的“固有成见”,你会发现它可能并不是真理,才会看见其背后藏着的诸多新观念。

    它们会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看问题。

    ▲李斌之家

    打破指令

  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是执行指令最好的人。

    26岁,一个人进京讲标,拿下长安街上的一栋楼。

    31岁,设计了九间堂,中国第一栋现代中式别墅。

    我不断在指令内提高自己的水准,完全可以在指令内活得更好。

    却也一路目睹指令被打破的过程。

    ▲长生殿

    1997年,我作为华东设计院的员工,参加上海科技城的投标。惊讶地发现,所有外国人的投标都比我们好一大截。

    突然意识到,我们和国外高级商业建筑事务所的差距。

    所以,我在指令内努力让自己的设计素质,接近最好的商业建筑事务所。

    ▲建筑模型博物馆

    2006年,遇到更重要的投标,我看到一种新的观念诞生。它吸收了扎哈、弗兰克·盖里、库哈斯的新思想。

    他们打破高级建筑事务所内卷化竞争的思维方式。

    ▲建筑模型博物馆

    2008年,集团推送我去英国伦敦学习。我没选任何一家建筑学院,选择了中央圣马丁的环境语言叙述。

    在很多人眼里,这专业很虚。但是在这过程中,我意识到观念的重要性。

    ▲建筑模型博物馆

    用观念做设计

    我觉得自己应该成为观念上能创新的建筑师。

    现在的设计师,若想避免指令下的内卷化,逃脱激烈竞争的痛苦和挣扎。需要跳出指令的限定,重新审视并勇于打破,把触角深入到更多领域。

    庸俗的说法叫跨界,学术的方法是打破边界,让你设计的系统包含更多内容。

    ▲朵云书院黄岩店

    这需要你在观念和思考范式上有所改变。

    设计,赢在观念,不是颜色多好看,形式多新奇。

    当有了观念,再去推动形式构建,你会发现很轻松。

    这也是我们工作室自负的地方:从来只给业主一个方案,不修改。

    ▲朵云书院黄岩店

    批评地展示

    欲望之屋

    有一次,在我带夫人去美国的路上,接到一个任务。

    要在深圳大梅沙的城中村,做一个建筑。同期参与的还有五六位建筑师。

    因为没办法实地考察,我以陌生人的身份去理解城中村。

    ▲欲望之屋

    你要知道在建筑圈,大多数设计师做老区改造建筑,都会尽量和当地区域产生关联。

    因为他们摆脱不了理论神话:做建筑要用真实材料。

    不是用混凝土、木材、钢玻璃等,就是把材料真实性抹掉,全部涂成白色。

    这已经变为一种“成见”、“指令”。

    ▲欲望之屋

    在下飞机前,我的设计做成了。从人和打破指令两个角度出发。

    从人的角度看,大梅沙在地居民,是否接受混凝土、钢玻璃的房子?

    未必。因为这是建筑师强加的。

    而一起参与的建筑师,一定会用传统语言塑造建筑。因为他们已习惯于在指令下这样去做。

    跳出指令,我可以做任何变化。我选了两个房子,一个涂成深蓝色,一个粉红色,代表男人和女人。

    后来它成为当年那里最火的设计。

    命名欲望之屋。

    ▲欲望之屋

    直面欲望

    我的建筑里都有一个关键词,欲望。

    我们对自己的欲望,有审慎地看待过吗?

    如果你没经历过鞭辟入里的反思,又怎能希望灵魂上升到纯净的境地?

    我更不认为绕过对欲望的深刻反思,可以做出纯粹的创作。

    那只会是一种伪善和虚假。

    ▲欲望之屋

    面对甲方,你是被他欲望的形式所迷惑,还是清楚知道他的欲望?

    若是前者,你所能创造的,只是他所提供的欲望形式的组合。

    如果你理解他的欲望,赋予新的形式,他也许会欣然接受。

    ▲欲望之屋

    若你批判地理解他的欲望,不仅给予新的形式,再附上一个批判型作品,让他意识到欲望之上还有灵魂。

    那你作为建筑师,不正是把建筑作为工具,刺破皮囊,让人意识到人生中还有点什么嘛?

    改造一个甲方,和他共谋。创造一个经历过欲望直达灵魂的作品,是否也能帮你在实体空间内,或多或少影响一个或者所有的人?

    ▲欲望之屋

    批评地展示

    设计师要经历四重境界。

    1。首先在指令下做好工作。

    2。再通过思考范式,试图打破指令的局限。

    3。进一步,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设计师。

    4。最后,当你对人性深刻充分地了解后,进行批评地展示。

    若你只着眼前两步,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工具人,从而去抱怨。

    若跳脱前两步,直接谈后面,会透露出伪善和机会主义。

    我正在最后一个阶段战斗,做批评地展示,这是我如今做很多设计的第一表达。

    ▲欲望之屋

    比如粉色一定代表女性吗?

    一个中年建筑师用粉色代表女性,就能定义女性吗?

    在20年代的德国,千禧粉指10-16岁男孩。

    我们反思粉色标签化女性是否合理,反思批评指出者的存在合不合理。

    只有把建筑当做工具,去批判性地展示,才能引起话题,加深我们对身份、时间、生命、场所的了解。

    这样的建筑设计才有意思。

    ▲欲望之屋

    要达到最后一个境界,需要你真正去理解甲方和一切合作者。

    只有理解他们的痛苦、焦虑、情绪,才能意识到设计的根本是什么。

    是除了满足需求和欲望、解决虚荣之外,还能帮人找回因工作而忘掉的人性中的共情、善良、利他。

    我从不去满足他们的欲望,满足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
    你是一个工具人,伪善的人,还是大写的人?如果还没定义好,就别去抱怨。

    ▲欲望之屋

    溃坝与英雄主义

    绝望,也可以做设计

    我的人生经历了种种压抑。去年,医生说我的夫人只能活3个月。

    这一辈子,她帮助我许多。也曾吵吵闹闹,说过要分手。

    但当有人跟你讲,她只能活3个月的时候,很绝望。后来我们通过努力,找到医生让她活到现在。

    去年疫情爆发时,我在*陪了她50天。正好有个业主来找我做设计,崇明岛农场的建筑。

    ▲俞挺

    我们没有把它做成茶馆、咖啡馆、民宿。为什么要取悦当代人的感官享受,满足他们欲望的形式?

    我们做了一间纪念馆。

    因为我被其中一个情节打动——溃坝。

    农场人为了大家吃碗饭,不能不把相当一部分人力物力投入围垦,在这片荒岛上扩大土地面积。

    淡水供饮不及,他们只能喝咸水,住苇棚。

    ▲当地历史资料

    可是临近夏季汛期,刚筑成的小洪坝被潮水冲击,形成溃坝。

    在那个瞬间,有个年轻人一头扎进洪水里,用身体堵住溃坝的缺口。

    因为他知道一旦溃坝,春种的一切成果就都没了。

    与其说是勇敢,他更绝望。

    听到这情节的当下,我就决定把空间改建成一个垂直的纪念馆。

    这个土地上挣扎、绝望的历史,以及之后勇敢的乐观主义,我们可以忘掉吗?

    我觉得不能。

    纪念馆中,每一步台阶上都有名字。

    100级台阶,100个年轻人。

    他们在危险绝望的境遇,在极短时间内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,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    ▲八分园

    在经济大潮中,他们都被忘记了,我想让他们被重新记住。

    铭记那些曾卑微却异常勇敢的年轻人,把被人遗忘的历史用戏剧性的方式表达出来,这就是我主张的魔幻现实主义。

    我做了一个评语,绝望,也可以做设计。

    ▲八分园

    我们人都会死的,只是还没到时候。如果还没到那一天,就不能够用绝望的方式折磨自己,或许你可以从绝望中发现力量。

    我在长时间与抑郁症的斗争中,发现人生最大的战斗不是与人斗,是和自己波折的命运斗。

    高一那年读了一本重要的小说,里面有一句话,我记了几十年:

    有一种英雄主义,是洞悉了生活的所有真相之后,仍然热爱生活。

    ▲新月

    我们需要在日常中,发现某个瞬间让人放松,感到这个世界的美好。

    意识到人生不一定是陈词滥调,麻木不已的,而是可以由此鼓足勇气继续往前看。

    我们希望通过魔幻现实主义,让人在某种幻觉般的空间中获得平静,但绝不止于此。

    它不该是麻醉剂,更希望你在习以为常且有成见的生活里,发现美好、思考、创新。

    由此在人生中继续走下去。

    这才是建筑有趣的地方。

    ▲新月

    更多 家居